以尾巨桉(E.urophylla × E.grandis)幼苗为对象展开研究,阐述种植密度对植 株个体生长发育、生物量积累与分配、光合酶活性 等方面的影响,以期从光合作用及其产物分配两个 方面阐释种植密度促进主茎径向生长的作用机制。用 LI-3000C 叶面积仪测定。选取上部、中部 和下部 3 个不同位置处分枝各 1 条,分别测定各分 枝总叶面积和总叶片数,计算分枝的平均叶面积(分 枝总叶面积/分枝叶片总数),以分枝的平均叶面积 作为对应;分别计数 3 个不同位置处的叶片数量, 与对应分枝位置的平均叶面积相乘,获得各分枝位 置的总叶面积,3 个位置的总叶面积之和为单株的 总叶面积。光合关键酶活性的测定:采用 ELISA 试剂盒法 测定(上海纪宁实业有限公司)。粗酶提取完成后, 经 ELISA 试剂反应后,使用酶标仪在 450 nm 波长 处测定吸光度,每个样品设置 3 个重复。根据试剂 盒的操作步骤,得出样品的浓度。
各器官和全株的生物量积累均表 现出随种植密度减小而增大的趋势,说明较小的种 植密度有利于个体生物量积累。2 种种植密度间的 叶、枝、根和全株的生物量积累差异不显著,而主 茎的生物量积累差异显著,表现为低种植密度比高 种植密度大 75.84%,说明与其他器官相比,种植密 度对主茎生物量积累产生的影响较大。均表现出低种植 密度条件下较大,分别比高种植密度大 44%、 40.70%、24.94%、52.17%和 58.06%,这说明低种 植密度对植株的光合作用和光合酶活性有显著促进 作用。另外,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且参数数值大 小基本一致,叶片含水量也呈现相似的规律,说明 在本试验条件下,种植密度主要影响植株叶片的形 态发育、数量和植株光合能力。